郭德纲说,你活到90岁,同行再有能耐都已经死了,能把同行熬死,你就是老艺术家。疫情影响下也是如此,立足行业的最大竞争力是:活着。
没有人会料到,从来都免疫于经济周期影响的刚需行业——教育培训,没能免疫病毒,即便是插上了人工智能的翅膀。
2月13日,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通过视频会议向1000多名员工宣布,即日起全员工资3.5折,核心管理层零工资,工资缓发补发。
3座大山下的3亿现金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主打AI智适应教育的松鼠AI是线上线下学习场景结合的模式,而其中占比较大的是线下校区的学习场景,因此也受到了疫情影响。
从松鼠AI内部的邮件和群聊反馈来看,薪资调整的决定得到了公司核心管理层和大部分员工的支持。松鼠AI相关负责人告诉氢云资讯,有90%的员工愿意与公司一起走下去。
该调整源于栗浩洋深信,公司现金必须能维持运转2年才有足够能力渡过难关。他透露,年初公司账上有3.26亿现金,但只是看起来很多,按2年储备并根据各项成本支出计算,得出的是这次大范围、大幅度的全员薪资调整。
唯一的例外是,公司对湖北和武汉的抗疫捐赠仍兑现,对当地员工也会发放补贴。
据分析,松鼠AI目前面临的财务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
第一是疫情导致的收入暂时减少。疫情期间,公司给全国2000多家校区的账号费是返还的,这类似于许多商场免收租户租金。另外,公司赠送了价值5亿元的账号给全国学生上免费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措施会造成一段时间的收入降低,但也会带来一定的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是日常固定开支。此前随着全国校区数量和学生人数的同比增长,运营服务人员和成本的提升都由总部承担,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加。以开支较大的房租为例,尽管一些地方出台了减免政策,但房租减免部分占比不到3%,作用有限。
第三是公司能实际享受到的政策红利有限。首先,作为科技型企业,松鼠AI没有固定资产和盈利,也就拿不到贷款。其次社保方面,尽管暂时缓交,但最终还是要交。最后,在纳税方面,由于捐赠免费账号造成收入较低,所以免税政策享受较低。
毋庸讳言,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 3.5折工资都可以是拍案离开的理由。栗浩洋自己也说,这种做法可能在全中国都是旷古未有,惹来骂名的,甚至还不能保证100%能活下去。但为了活下去,真的没办法。他同时对选择离开的员工表达了完全的接受、理解和感谢。
他认为,非常时期可能全国教育行业有一半学校会倒闭。松鼠AI这次“壮士断腕”式的瘦身方案正是为了回暖后的发展储备实力。
通往OMO的长征之路
节流容易,开源却难。
1月24日除夕,松鼠AI全国2000多家校区开始暂停运营,真正的战斗和忙碌才刚刚开始,因为紧接着的唯一出路是线上。
从除夕夜开始的整个春节期间,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为了把线下的学生转到线上。到栗浩洋召开视频会议时,松鼠AI的日活(DAU)达到了77000人,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去年暑假创造的超50000人的日活纪录。
特殊时期线上教育成了主流。根据 Mob 研究院数据,1月27日开学延期通知发布后,线上教育类APP的日活纷纷破新高。目前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等的DAU均已超千万规模。
传统教育巨头也早就开始布局线上业务。资料显示,学而思网校营收同比增长86%,线上业务营收占比升至 18 %,正价长期课学生人次约为89万人,同比增长 107% 。
然而,转线上并不是说转就能转成的,更不一定是终极目标。近期就有不少线上直播课遭“吐槽”效果不佳,主要问题集中在学生走神、互动性差等。可见,机械化、粗放式的纯线上教育之路是走不通的。
多鲸资本在其《2019年中国教育行业投融资分析报告》中指出,教培行业的本质是基于地域的零售服务业。零售业“人、货、场”的组织运营管理其实和教培行业对于师资供给、招生运营以及门店管理有很强的相似性。在线教育技术使机构可以触达的边界变宽,但在线教育并没有颠覆或取代线下机构,本质是授课模式的区别,未来更多是OMO (Online Merge Offline) 混合服务模式。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科技属性浓重的松鼠AI却把重磅市场放在线下学习场景。事实上,松鼠AI过去两年刚刚经历了高速增长。2018年一季度付费学生还只有3000人,到2019年四季度已增长到13万人,并开始实现盈利。
栗浩洋认为,等到疫情结束回归线下的时候,会有20%的用户留在线上一直学下去,80%的学生和家长还是会回到线下,招生也会大幅度提升。他由此对暂时关停的2000家校区的未来运营持非常乐观态度。
上述报告还显示,K12课外辅导未来的市场格局将由哑铃状逐渐转变成水滴状,主要是市场集中度提升的逻辑。
来源:多鲸资本《2019年中国教育行业投融资分析报告》
栗浩洋对此持相似看法。他表示,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市场前十名加起来还不到10%市场份额,而一般来说都会是十大品牌占80%的市场份额,表明行业还没有完成集中度。这次疫情会带来教育行业大洗牌,线下机构可能会倒闭60%,市场需求将会流入能坚持下来的且具备线上线下双栖功能的教育机构,市场会做一次“集中”。
毫无疑问,谁都想继续留在舞台上,谁也都必须更卖力。栗浩洋因此把转型比喻为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只能吃皮带,可能会有人死在雪山上,死在草地上,每个人都要承受很多,甚至不该承受的东西。但是没有任何办法,必须要爬过雪山草地,强渡大渡河。
静待春暖花开的新世界
在精锐教育2019年召开的战略发布会上,精锐教育集团董事长张熙就曾表示,精锐与巨人为新共生体注入的互补资源“将开创教育领域OMO新模式,打造生态闭环,建立良性自循环体系”。
当前的业界共识是,疫情将加速教育行业洗牌,OMO模式将成未来发展方向。栗浩洋预计,疫情回暖后将迎来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爆发,今年年底前全国学校会有3-5倍甚至10倍的暴增。
不过暴增不是拍脑袋出来的,除了商业模式明晰,还少不了“硬核”产品。在“用脚投票”的互联网时代,课程质量和效果才是王道。而恰是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施展拳脚。
简言之,粗放的在线教育(如网课、直播)只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但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互动和个性化教育的问题。AI在线学习班课和普通直播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AI诊断和AI精准推送学习内容,测评并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漏洞,做到哪里不会学哪里。
以松鼠AI为例,去年12月开始的AI系统“打地基”学习方式(也叫“追根溯源”)针对两三年前的知识点查缺补漏学习,成为春节期间帮助老师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一大利器。
栗浩洋透露,各地公立学校对这套AI教学系统的反馈是充分认可的,希望后续产生的需求能给公司带来较大增量。他仍然相信,公司未来有八九成的机会可以做到千亿美金市值。
当然,眼下让栗浩洋操心的,还是如何加速转线上,如何服务好公立学校,如何升级优化系统及课程内容,还有最难的——如何让员工在收入锐减的情况下持续加班加点做好这些事。
毕竟,谁能熬成老艺术家不好说,但能克服万难和同行一起撑起这个舞台的,就值得尊敬。
-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氢云资讯观点及立场
- 以上内容及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