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发表视频演讲,探讨了当前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挑战与监管。
此次演讲的重点落在了反垄断及数据安全两方面,其中最受舆论关注的是有关“大而不能倒”风险的阐述。郭树清提到,一些科技公司跨界混业经营,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甚至具备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特征,产生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和外溢性。
他还指出,一些科技企业在采集、使用企业和个人数据时严重侵犯企业利益和个人隐私,大型科技公司实际上拥有数据的控制权,需要尽快明确各方数据权益,推动完善数据流转和价格形成机制。
郭树清在演讲中并未提及任何具体企业名称,国内媒体在报道中也并未点名任何企业。只不过,全世界人民恐怕都心知肚明。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支付巨头
相比国内媒体“点到为止”的报道,英文媒体则“直言不讳”。
国内顶级财经媒体《财新》英文版在报道中直指,郭树清此次讲话是对当前金融科技风险的最新警告,同时决策层也在强化对科技巨头金融业务的监管,其中就包括了叫停蚂蚁集团上市。该报道还提到马云在10月末的言论引发了关于金融监管与创新的激辩。
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指出,根据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阿里、腾讯、百度等巨头旗下的各类平台之所以能够抵御竞争,就是因为它们积累的数据集不可能分享或开放给竞争对手。
国际财经媒体CNBC也在报道中认为,尽管郭树清未提及具体公司名称,但显然指向的是支付宝及微信,因为这两大平台不仅在小额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涉及借贷。
值得注意的是,郭树清近期已数次强调金融科技监管的重要性。如他近日在《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一文中写道:“强化基础设施监管和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对金融科技巨头,在把握包容审慎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特殊的创新监管办法,在促发展中防风险、防垄断。”
此外,郭树清在10月21日举办的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也说道,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寡头垄断等风险挑战,确保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
监管层的表态得到了国家决策层的支持。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重点任务中就包括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多管齐下重塑金融科技产业
国家在释放信号的同时,很多执行层面的动作就已经在发生了,一大波 “组合拳”已经或正在袭来。
首先在行业监管层面,多部委已经起草多个文件直接瞄准行业中的不良现象。政策对巨头们的影响尚未直接显现,但对消息面最敏感的资本市场却反应强烈。
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次日,蚂蚁集团在上交所科创板及港交所的上市即宣告暂缓。
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当日,阿里、腾讯、美团、京东、小米全线暴跌,据权威媒体计算一天蒸发市值接近4300亿元。
其次,立法层面对个人信息及数据安全的保护也在逐年加大,如《民法典》、《数据安全法》草案及《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都是最新的典型代表。这些立法将直接倒逼金融科技企业重视及投入数据保护。
人工智能视觉“四小龙”之一——旷视科技首席运营官徐云程在2020第二届金融科技大会上表示,金融行业不仅拥有海量数据,还拥有高质量的敏感数据。因此这些数据的治理需要多学科人才共同参与,也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数据安全在技术层面可以运用最新的隐私计算技术(如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等)来保障,但技术之上也需要道德层面的保护。
最后,比起监管和立法等“防守型”底线操作,“国家队”也在金融科技领域主动出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期数字人民币DCEP的大规模测试。
12月11日,苏州举行试点数字人民币发放启动仪式,成为继深圳后第二个公众测试城市。这次测试的亮点之一,就是支付场景首次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如京东APP等),而线上支付场景恰是微信、支付宝等科技巨头的传统战略高地。此外,DCEP的双离线支付功能,交易无手续费等特点也都是“独此一家”。
事实上,DCEP的冲击不止于引入央行级的小额线上支付渠道,更在于支付场景背后的数据。随着DCEP的落地,海量消费行为数据将由国家直接掌握和利用,或许这才是给科技巨头们真正造成“切肤之痛”的关键。
超越商业世界的金融科技
原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在上述大会上表示,如果说晚清政府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民国政府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化,那么新中国的政府则紧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当今中国更是紧紧抓住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智能化,尤其在金融领域还引领了部分世界潮流。14亿人经过短短几年,已经充分享受到了金融科技化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对中国金融科技行业而言,狠抓监管正是为了紧抓风口。宏观来看,今天的金融科技已经超越了商业世界和金融领域的范畴,成为国家大事乃至世界大事。
审视自身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纵观全球格局,亚商集团董事长、华师大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陈琦伟教授表示,我国正处在世界经济结构转换和内外环境转换的惊涛骇浪中。金融泡沫持续增长,全球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仍未解决。
他认为,历史上的重大科技发明可以改变世界的运行方式。今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的应用也将推动改变金融体系的运作方式。全球金融资产存量达百万亿计,但金融资产和体系的运营模式仍是战后形成的古典模式。除了政府传统的规则制定,政策协调系统外,依靠金融科技,改进提升金融资源运营质量和效能,已成为经济界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氢云资讯观点及立场
- 以上内容及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