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0周,全球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领域终于在5月11日迎来比特币第三次产量减半。

抛开币圈的热情与“专业视角”不论,该事件在全球主流舆论及大财经观察中却只能算是历史进程中的匆匆过客。一方面,主流大众及传统金融市场对比特币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不仅尚难登堂入室,甚至遭嗤之以鼻。

另一方面,比特币每四年产量减半是固定机制,并非史上首次,相关市场情绪及反应从去年就已开始释放,减半时刻的真正到来或许更多只是完成“情结”。

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主流媒体普遍对BTC在减半后的价格莫衷一是、关注度平平,反而对“矿工”、矿机和矿场何去何从投以较多目光。

值得注意的是中西方舆论的侧重点明显不同。由于西方正遭受疫情及经济的双重考验,舆论较多关注比特币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走向及作用,尤其是比特币是否能成为对抗通胀的资产。

而在国内,由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身份敏感,加之官方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呼之欲出”,恰逢比特币第三次减半的关键时刻,舆论重点释放了哪些信息显得十分有看头。

具体来看,路透社引述外汇专业人士的话表示,短期来看比特币的产量减半会令矿工转向其他利润更高的数字货币,对比特币价格造成压力。但长期来看,随着实体经济中各类财政与货币刺激政策的用尽,机构可能会寻求国家货币以外的资产,从而推高比特币价格。

英国广播公司BBC也发表相似文章,认为比特币的稀缺性赋予其价值,在经济危机货币贬值的背景下成为潜在避风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文章表示,尽管不少人认为比特币价格将因产量减半而上涨,但比特币对许多投资者来说依然是投机属性极强的资产,巨大的波动性会降低比特币对一般投资者的吸引力,更令其难以成为真正能够使用的货币。

彭博社有关Paul Tudor Jones言论的报道

值得关注的是,西方包括上述主流媒体在内的不少主流报道都提及了著名基金大佬、传奇对冲基金经理Paul Tudor Jones近日有关购买比特币对抗通胀的言论,甚至将减半前的一轮上涨归因于其表态。据报道,Paul Tudor Jones认为加密货币资产可以抵御由于央行印钞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比特币类似于1970年代的黄金。

有意思的是,日经亚洲评论的文章似乎成为了中西方舆论的过度章节。其在文章最后表示,比特币价格走势尚难定论,不过可以看到的是,比特币在数字货币中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80%左右下降至60%上下。此外,各国央行都在发力国家数字货币,而拥有国家担保的数字货币更可能削弱比特币的地位。

由此不妨来看一下国内媒体在比特币减半前后的发声情况,如下表。

近期国内主流财经类媒体对比特币及第三次减半的相关报道
来源:氢云资讯舆情统计

从中可以大致总结出国内主流媒体对比特币及第三次减半的主要传播信息:第一,比特币投资(投机)风险(损失)巨大;第二,产量减半并未带来价格上涨;第三,“矿业”相关的生意都很惨。

与此同时,另一些重量级媒体也在发声,尽管说的并不是第三次减半。

上述媒体无一例外都是不同领域的国家级核心媒体,如国家级通讯社新华社旗下的中国金融信息网,中国证券市场“四大报”之一的证券时报,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更是党中央机关报。

人民日报(左)与光明日报(右)相关版面

此外,人民网旗下区块链频道在其微信公众号“人民创投区块链”上连续一周发布、转载了与上述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文章。

公众号“人民创投区块链”相关文章

兵马未动,舆论先行。事实上,上述各报道在具体内容上并非最新信息,更多是承接了近一个月来有关DCEP的种种消息,在此时间点发布,或意在提醒大众:数字货币风险大,敬请期待官方DCEP。

本质上比特币与DCEP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其实很难去比较,区块链最多只能勉强称为两者的一小部分交集。如果说相似点,或许是两者的源点都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对世界金融体系拥有深刻的理解、目标、方案和行动。

比特币在2020年的第三次产量减半,甚至是2020年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经济金融环境都十分特殊。在这样一个时刻,它们不仅是舆论焦点,甚至产生了舆论交点。那么,原本两条毫无关系的直线在意外相交后,又将走向怎样截然不同的道路呢?

  •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氢云资讯观点及立场
  • 以上内容及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