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入局智能驾驶: 形不似特斯拉而神似谷歌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华为自动驾驶体验比特斯拉好多了。舆论瞬间沸腾,有大赞国货之光的,也有批评说大话的。

与其说这是夸大宣传的广告,不如说这是生动形象的公关说辞。

徐直军说这话是在4月12日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答媒体问,寥寥数语就为华为在上海车展的亮相成功提前造势。几天后,上海车展上的华为展台果然人气爆棚。只是万没想到,特斯拉还会有车主维权这一出大戏抢了舆论风头。

老树开新芽,入局为自救

其实华为和特斯拉是很难比较的。首先,“体验”本身的主观性就是说不清楚的,其次两家技术路线不同,特斯拉走的是视觉路线,华为则坚定支持激光雷达,不同维度上的东西也不能简单比较。

真要深究的话,两家更没法比。华为做的是智能驾驶,特斯拉造的是车,华为也十分明确地把自己定位为Tier 1供应商。根据天风证券研报《未来已来-从华为入局造车看智能驾驶》,华为在智能汽车行业与特斯拉分属两个阵营。国内与特斯拉有真正直接竞争关系的是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研报

国外知名科技媒体TechCrunch的文章则把华为与老牌Tier 1厂商博世相提并论,并认为如果华为能够拿下博世的市场份额,华为自然乐得其所。这样说的背景在于,许多中国企业由于担心西方制裁或寻求更低成本而把采购从海外供应商转向国内供应商。

地缘政治因素加速打通中国内循环,华为入局智能驾驶似乎恰逢其时。更进一步看,这也是帮助华为在自救。实体清单打压下,智能驾驶或许是华为可以为现有技术找到的最佳替代应用场景了。

早在去年9月,徐直军就在与媒体交流时明确表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现在扩展的业务看似很多,但都是基于某个原有产业延伸出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场景。把Pad改一改就是智能座舱,三电就在数字能源产品线,毫米波雷达就在无线产品线,因为5G的毫米波和毫米波雷达技术同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每个业务都与华为传统ICT业务相关。

除了老树开新芽,华为智能驾驶的另一大使命是进一步激发华为的软件能力。国际著名财经媒体CNBC的报道就认为,华为正在转型成为谷歌,而相似点就在软件。

谷歌有手机,更有安卓系统,华为也有手机,还有鸿蒙系统。谷歌手机虽然相对小众,但安卓系统却称霸全球智能手机大半边天。华为手机在制裁下前景不容乐观,鸿蒙系统却可以从手机移植到各类移动设备上,包括智能汽车,毕竟这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

当然,该文的中心思想并非凸显鸿蒙系统,而是说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轻硬件重软件”是华为求生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是用于智能驾驶的芯片要求低于用在智能手机里的芯片,另一方面是国际上对软件的制裁难度大于对硬件的制裁难度。

跑在云上的四轮手机

华为把智能汽车列入未来五大关键战略,希望通过强力投资自动驾驶软件来推动汽车行业和ICT行业走向融合,带来长期持续的战略机会。

问题是,手机很赚钱,但装上了四个轮子的手机却很烧钱。华为智能汽车2020年投入5亿美元,2021年投入10亿美元,员工数已超5000人,这样的配置在全球L4团队中也是豪华级别。从这一点上看,华为不自己造车或许也有ROI方面的考虑,作为ICT企业投资传统制造恐怕是风险极大的。

徐直军在前述媒体交流会上说,华为每一个产业都有发展曲线,从立项开发到走向当期盈利、再走向累计盈利,这个周期平均八年。我们没讨论过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短期盈利的问题。

一边烧钱还怎么一边自救?这就要提到,智能驾驶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一个关键队友叫华为云,唯有他俩的配合才能完成华为的自救大计。那么云和智能驾驶有什么关系?

先说云的重要性。与智能驾驶相似的是,云对于芯片的依赖也较手机小很多,因此受制裁影响较小。另外,华为云业务呈现出了高增长性。据《南华早报》引用易观国际数据,华为云去年收入增长168%,并于去年四季度以17.4%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云,仅次于阿里云。

头豹研究院行业研报《2021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前沿-华为云组织架构频调有何深意?》总结指出,华为运营商及消费者业务增长乏力,云业务是未来重要增长来源,云业务是提升华为软件能力的重要布局,承载着减少华为对芯片依赖的重大使命。

再说云和智能驾驶的关系。上述头豹研究院研报指出,阿里云领先华为云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淘宝等电商平台为阿里云带去了巨大内生需求以及实战机会——通过“双十一”大考的阿里云实战能力令客户信服。

华为没有电商平台,但智能驾驶对云的考验却毫不逊色。有数据表明,一台智能驾驶汽车一天可以产生10TB的数据,并且大部分数据都需要实时通信与计算。在此基础上如果把车的数量上升到百万甚至千万级,再把时间跨度拉长到7×24,可以想象云会被打磨到怎样的强大程度。

总结来看,华为入局智能驾驶首先起到了自救作用,让现有技术在减少实体清单制裁影响的前提下找到新的应用场景。长远来看,智能驾驶与云的配合相辅相成,智能驾驶不仅为云业务提供了内生需求,也有助于打磨云,尤其在云业务快速增长、形势大好的背景下更有利于加速云业务的发展。

从更长远来看,智能驾驶本身也是完整的业务部门,以华为的技术积累和2B业务的丰富经验,趁着风口或许能够实现盈利。正如徐直军所言,华为手机成为高端手机之前,与现在国内汽车品牌是一样的,没人能想到华为手机居然能成为高端品牌。

最后就只剩下短期问题了:现金流。

需要指出的是,华为云和智能驾驶业务一样没有盈利且在烧钱。上述头豹研究院研报认为华为现金流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未上市而造成资金端的天然劣势,二是美国制裁进一步恶化了现金流。

那么烧钱要烧多久?云方面可以参考的数据是,AWS盈利用了10年,阿里云用了12年,而华为云BU成立于2017年。智能驾驶方面目前则几乎没有盈利的参考,如果一定要勉强凑合粗略说的话,那也只能说唯有特斯拉是盈利的。

  •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氢云资讯观点及立场
  • 以上内容及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后果自负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已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