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

《意见》提出的建设目标包括到2020年,科学集约的“城市大脑”基本建成,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活力迸发等。

引人注意的是,《意见》在全面赋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部分指出,在智慧政府建设中先试先用,支持区块链数据溯源的率先规模化落地。而就在1月15日,时任上海市市长应勇已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区块链赋能智慧城市展望

根据中国信通院《区块链赋能智慧城市白皮书(2019)》,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大幅提升智慧城市的供给能力。

该白皮书显示,区块链正重塑社会信任,成为维系智慧城市有序运转、正常活动的重要依托,其具备全网节点共同参与维护、数据不可篡改与伪造、过程执行透明自动化等特性,有助于全面升级基于信任的智慧城市应用与服务。

区块链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全景图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据该白皮书,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在新型智慧城市诸多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在基础设施方面,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实现赋能,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在数据资源方面,区块链有望打破原有数据流通共享壁垒,提供高质量数据共享保障,提升数据管控能力,提高数据安全保护能力。

在智能应用方面,区块链将围绕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产业经济等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将催生新型智慧城市应用服务。

总结来看,在区块链赋能下,城市设施高效智能、数据治理可信可溯、惠民服务成效初显、精准治理多点突破、生态宜居有待探索。其中,区块链+智慧扶贫、区块链+智慧医疗 、区块链+司法存证、区块链+数据共享等都已成为典型应用场景。

技术融合,数据融汇

显然,区块链赋能智慧城市仍处早期,尚难以一己之力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如果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区块链拥有一定潜力,那么人工智能则已经初具实力。

人工智能从底层到终端赋能智慧城市

来源:德勤《超级智能城市2.0:人工智能引领新风向》

从上图可以看到,许多应用场景已经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就上海而言,据上述德勤报告,智能城市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智能安防、智能政务、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能生活及智慧医疗,这与全国的情况略有不同。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份额比例(2018)

来源:德勤《超级智能城市2.0:人工智能引领新风向》

不难看出,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在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方面存在许多交集。这不仅说明了智慧城市是一项需要多种技术协同配合的庞大工程,更对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的结合提出了思考。

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两种技术的交融尽管被寄予厚望,却还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需要强调的是,从现状来看,这个结合点宁可是务实的1+1=2,也不应是单纯理想化的,把各自长处想当然拼凑出的1+1>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要发挥作用,数据仍是核心。一方面,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用户的不断增长为智慧城市的发展贡献了海量数据,但另一方面,“数据孤岛”的问题也随之凸显。

上述德勤报告指出,当前的智能城市数据呈现割裂状态,数据“孤岛”的产生有两大原因。在技术层面,传统IT系统由不同厂家实施,不同系统之间数据难以联通;在制度层面,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拥有大量数据但由于体制原因难以打破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壁垒,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事实上,获得数据是一回事,用好数据又是另一回事。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在2019新加坡·南京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就指出,智慧城市基于城市大数据,城市大数据基于各项事务的小数据,没有高质量的小数据也就没有高质量的大数据,也就没有城市大脑。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应围绕城市发展具体目标建设高质量的小数据,是当务之急。

杨学山教授痛陈:“没有(数据的)涓涓细流,规划就没有基础。没有总体规划,细流也变成盲流。简单地把现有数据拼凑在一起,那不叫城市数据和城市大脑,那叫胡说八道。”

  •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氢云资讯观点及立场
  • 以上内容及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