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P硬钱包首现上海, 数字人民币现金未来可期

1月5日,数字人民币(DCEP)“硬钱包”亮相上海同仁医院,在员工食堂场景中实现便捷支付功能。这是DCEP首次展现其物理形态,也是首度在上海开展测试,可谓出人意料,因为此前各界对DCEP的物理形态并未给予很多关注,在深圳和苏州的测试也都是基于手机APP。

对此,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同日在网站发布的一篇党建文章中给出了官方说明。数研所表示,推出数字人民币老年版可视卡产品,缓解了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不会用、不敢用电子产品的困境,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数字人民币便利化支付服务。

该文章还透露,数研所党支部充分考虑视障人士的支付需求,通过为数字人民币APP增设旁白标签、语音助手、动账信息语音播报等功能,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加友好的前端交互体验。

若以“适老”视角来看本次测试的同仁医院场景,可谓恰如其分,而上海长期作为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颇具代表性。另外,新年伊始上海刚刚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DCEP硬钱包选择此时此地首秀,也是为上海的这份雄心壮志增添了光彩。

图片来源:新华社相关报道

从形态来看,DCEP硬钱包类似于装上了显示屏的交通卡,通过NFC实现卡片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或者说就是消费和充值。

屏幕显示的内容除了当前支付的金额及余额外,还有离线可用次数,但官方并未解释何谓离线可用次数。对此有NFC专业人士猜测,或许是DCEP硬钱包不可无限次离线交易,而需要在一定次数的离线交易后在线与央行的“总账本”同步数据。

伴随DCEP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其作为M0的属性也更易被公众感知,而匿名性问题也随之而来——硬钱包是否是实名制的?如果持有人把硬钱包借给甚至赠与他人使用呢?

据国内一线财经媒体财联社1月6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数字人民币可视卡硬钱包可匿名也可实名。按照匿名或实名程度的不同,对相关钱包金额上限有不同要求”。如果上述说法最终属实,那么这一机制也符合DCEP“可控匿名”的一贯定位。

可以看出,在同仁医院测试的硬钱包无论卡面设计还是账号关联都是该院的订制版本,属于“实名制”。另外,整合了显示屏的卡片在电池续航、制造成本、耐用性等方面也都只适合小范围短期测试。

不过,有业内专家对氢云资讯表示,如果把NFC芯片整合进柔性材料中,那么DCEP的物理形态及匿名性就会与现金十分类似,如同许多国家都发行的塑料钞票。除了可控匿名性外,这种DCEP“钞票”的最大好处还在于,自带芯片的现金意味着完全消灭假币。

由此看来,未来DCEP大规模的匿名流通是可行、可期的。此外,上述专家同时表示,无论从M0的定义,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来看,匿名性都是DCEP很重要的属性。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是另一个大话题,DCEP的作用也不应被过分夸大。海外金融业人士普遍认为,尽管人民币国际化重新提速将成为未来趋势,但DCEP在其中的效用还有待验证。

  •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氢云资讯观点及立场
  • 以上内容及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后果自负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已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