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接受《金融时报》《中国金融》采访,他在谈及DCEP时最后说“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令外界对DCEP充满激情的期待回归了理性。
细读易纲的话不难发现,如果DCEP在未来的冬奥会场景中还是算作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话,那么DCEP至少在近一年半内是不可能正式推出的,因为北京冬奥会要到2022年2月举行。
易纲的表态也引发了外媒的关注,《南华早报》随即在报道中直言易纲的评论给那些期待DCEP于年内推出的言论“泼了冷水”。该报道同时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未提及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安排,表明DCEP尚未成为政府的最高日程。
值得留意的是,此次易纲表态除了基本情况介绍外,并未着重谈及主权、货币等大话题,而是重点把DCEP的定位描述在了C端场景:“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公众”、“零售”、“支付”等To C指向的关键词在让公众浮想联翩的同时,也让国内外许多业内人士再度思考DCEP与支付宝和微信的关系。
就在易纲此次表态前两天,福布斯网站还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将强化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而非取而代之》的文章,核心观点认为中国政府并不会寻求用DCEP取代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它们将是相互整合的关系,并强化这两大现有APP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地位。
文章表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背后的蚂蚁金服和腾讯尽管是打破传统的创新者,但仍然生存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内并受到监管。因此这两家公司很有可能,也完全有能力参与到DCEP的开发中。其中,微信的用户数惊人(活跃用户超10亿),而支付宝则拥有超高并发能力——12万的TPS几乎是Visa和万事达处理能力的两倍。
更重要的是,这两大“超级”APP的用户黏度极高,众多生活场景与支付功能绑定,让其他第三方支付应用很难“抢走”用户。尽管目前还不清楚DCEP与这两大APP的具体整合方式,但两者都将支持DCEP钱包,而用户体验也不会因此改变。
文章认为,假以时日,支付宝和微信将成为中国加速无现金转型的重要工具,这两大APP的海外商户和用户更将助推DCEP走出国门。因此,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中国的金融系统中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DCEP的重大意义远不止To C,而是上升到了国家竞争层面。福布斯网站的另一篇文章认为,人民币数字货币将令中国有能力挑战美元的主要储备货币地位。首先,在一些美元逐渐式微的市场中(如非洲),人民币数字货币能够更好地与其他货币互通;其次,中国在5G等方面的科技领先全球,移动端的能力为世界上更多人定义了数字价值,更让中国的技术标准引领未来;最后,一定程度的数字化、去中心化以及赋予商业企业更多控制权有利于中国企业赢得更多国际信任。
由此可见,尽管许多答案尚待揭晓,但DCEP的推出真的不是给公众提供多一种支付方式那么简单,而是国家级的庞大工程和战略思考,确实不可贸然推出,还需继续耐心等待官方时间表出炉。
-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氢云资讯观点及立场
- 以上内容及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