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近日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应优先考虑下一代与上一代,即人工智能在教育和养老领域的落地。他强调,人工智能尚处于初级阶段,落地实践应在可控环境下做标准化应用。

以下内容根据谭旻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产业创新峰会上的讲话整理,由氢云资讯编辑。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

5G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

5G时代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相辅相成——当万物互联的时候,真正的人工智能将从云端走到终端。现在人工智能大部分应用(包括机器人)的算力、数据大量在云端使用。但受限于带宽,实际上终端的边缘计算能力是有限的。

5G对AI的赋能首先就是在边缘计算,智慧终端的边缘计算速度会非常快。这对用户的好处是,除了智能手机外还会获得成千上万的其他智能终端。终端会带给我们更多智能化体验,这是最重要的赋能。

从机器人的角度,AI给5G也会带来数据量的好处。机器人的数据量越大,运算速度越快,体验越好,产品迭代的速度就会更快。所以对产业互联网来讲,迭代速度就会比以前明显提升。

这是5G与AI相映成辉的时代,会带来新的工业文明以及全新体验的一个时代。

赋能实体经济:关注下一代和上一代

我们认为,从AI角度来看,机器人是最佳载体。但在商用化过程中,怎么把软件技术与硬件结合,一起为人类、为社会做贡献,其实有非常多的坑。

优必选在尝试过程中找到的一条路径是,AI+教育是最实在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我们觉得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不封顶的市场。如果人类要在下一次工业文明里能站在巅峰,就一定要给予下一代通往未来的钥匙,这就是AI+教育。

我们已经在很多国家落地,是第一个走到非洲去做AI+教育落地的公司,也走到了中东、俄罗斯、英国、美国,我们觉得长远来讲这是对经济非常大的促进。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社会的老龄化非常严重,有数据显示到2050年东北亚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约占全社会的24.6%左右,也就是接近1/3的人口是60岁以上。这对整个社会和实体经济都是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就要思考怎样用AI、用机器人作为载体去帮助养老市场和陪护市场。

总之,我们最需要优先考虑的是下一代以及老去的一代,这是我们目前在5G和AI应用场景里,趟过很多坑之后可以分享的经验。

应用场景很大,人才很少

优必选的战略规划中有一条长征之路,就是从人形机器人到人机结合的这条路,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长远目标。而短期目标非常现实:在弱人工智能阶段去做可控环境下的标准化应用。除了刚才提到的教育层面,还有几大场景会产生重大实践。

第一,智慧家庭是首先突破的一个场景,我们认为机器人是智慧家庭里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入口。我们和几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在做智慧家庭+机器的人工智能,包括怎么来做万物互联,怎么调用机器人做服务。

第二,智慧城市有非常多落地应用。比如,安防行业就是一个最佳应用案例,也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有很多可能会用到机器人。机器人怎样作为一个载体切入到整个系统上去做配套,是我们在思考的一个切入点。

其实,AI行业最大的限制不并不在于技术发展本身,而是在于人才。我得到的数据,中国真正的人工智能人才,包括海外回来,在这个行业里的,才1万多人。然而,现在但凡一个机构出来,都说自己是做人工智能的,这些人才怎么够分呢?

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做好下一代的培育才是真正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望超级智能机器人:看2045年

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去积累验证。我们现在很清楚地知道,人工智能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也叫弱人工智能阶段。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这实际上是非常难预测的,到底机器智能什么时候能够战胜人类智能,是大家在猜测的一个终极难题。

超级大脑机器人什么时候出现,我们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那就是,人类到底什么时候能够认清楚自己,就能开始发展出超级机器智能。现在我们对人类大脑的认识、探索和应用充其量不会超过5%。在对本身了解还不够的时候,我们很难去发展出非常智能的机器。

其实在人工智能界有个预测点,就是在2045年,人工智能可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这其实包括了5G应用的10年。

明年是2020年,发展10年是2030年。2030年在业界的预测里,可能人类的人口跟机器人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地球上的人口会达到100亿,存在的机器人数量也会有100亿。再发展15年,到2045年的时候,可能会有真正一个“奇点”。那时候机器人伴侣,包括人机结合可能真的会发生。

  •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氢云资讯观点及立场
  • 以上内容及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