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海市市长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智慧城市场景开放计划。据了解,应勇市长同时担任了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自上而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模式。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9),在高位统筹谋划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不少省市都出台了智慧城市发展的顶层政策,逐步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层级衔接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格局。

部分省统筹谋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上述研究报告还指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包含的10大核心要素,包括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运行中枢、智慧生活、智慧生产、智慧治理、智慧生态、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

新型智慧城市架构和十大核心要素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顶层设计之下是应用场景,而应用场景需要智能基础设施的支撑。回看上海,在智慧城市的体系化建设方面,典型案例当属临港。

人工智能是临港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产业方面,如寒武纪、商汤等一批优秀人工智能企业落户临港,其技术需要找到应用场景。而临港相较上海市区地广人稀,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正是科技发挥优势的机会。

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陆肖元因此认为,临港发展智慧城市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的需要。据他在2019年第二届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介绍,人工智能在临港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采用了“6+1+X”框架。其中,6代表各种基础能力,1表示控制调度平台,而X就是各种应用场景。

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陆肖元

6大基础能力包括感能(传感器)、视能(摄像头)、图能(如三维建筑图、BIM等)、数能(数据)、算能(包括算力和算法)和管能(管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临港通过 BIM+GIS 构建精细化的“虚拟临港”,建成首个城市级地理建筑设施融合的数据平台。

据上述信通院研究报告,该平台覆盖整个临港315 平方公里城市空间,高度还原城市的建筑地理构造,既包含道路、建筑等重要设施的高度、坐标等地理数据,也包含管委会、滴水湖地铁站等重要建筑的内部结构、房间布局、管线铺设等对象化设施数据,能够实时感知城市人口热力图、实时交通车流、停车库状态、视频实时监控等城市运行态势,也可以通过无人机采集回传到中心的数据进行图像自动识别分析,智能发现识别垃圾倾倒、违章建筑、高密人(车)流等异常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推演和预测。

据了解,临港智慧城市项目集合了阿里城市大脑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打造,后者下属上海中研宏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玮玮表示,该项目以临港城市大脑全域感知为核心,利用“AI+”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主动发现、智能派单、闭环处置三大流程节点。

上海中研宏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玮玮

主动发现

面向城市管理小区、道路、商区等,利用传感器、摄像头、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数据,通过AI算法实现城市事件的主动发现,7×24小时全域动态感知。

智能派单

面向临港地区各项事部件,基于历史派单数据以及经验构建智能派单模型,实现案件工单智能派单,构建智能决策中心,整体提升城市运行处置效率。

闭环处置

与浦东新区城运中心、临港城运中心、临港处置单位紧密对接,实现事件发现的处置闭环追溯,结案率超99%。

 

这一城市服务平台就是陆肖元所说的“1”,他用互联网词汇将其称为“数据中台”,即把数据封装到中台,再提供给应用场景。

德勤最近发布的报告《超级智能城市2.0:人工智能引领新风向》系统分析了26个重点城市,尽管上海位列第一梯队10大城市前茅,但在智能战略、技术能力、领域渗透、创新能力等核心领域却不及深圳和北京。

智能城市排名(篇幅所限仅列出前10)

来源:德勤《超级智能城市2.0:人工智能引领新风向》

该报告指出,上海面临的挑战首当其冲是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薄弱。科技创新是智慧城市的根基,一方面上海的科创主要集中在高校,未能切实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另一方面,上海科创企业较之于北京、深圳和杭州较少,智慧产品的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比较薄弱。

另外,政府投入快,市民感知慢,公共服务供给与市民需求匹配都有待提升。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缺乏与市民的主动沟通,同时一些智能APP的设计存在与目标受益人群不匹配,城市公共服务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使得城市智慧建设的整体效能未能很好发挥。

  •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氢云资讯观点及立场
  • 以上内容及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后果自负